经验者之家|中医秘籍:中医养生重在调神 理膳食切莫精细过度……

中医认为长寿是需要养神,神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我们都是需要养神的,所以一半不要熬夜,熬夜是费神的,伤元气的,那么中医如何养生呢?如何养神呢?

“神”是古代哲学的概念,与精、气合称作“人体三宝”,中医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精、气是其物质基础,精充、气足,才能神旺,精亏、气虚,就会神衰。反过来,神又是一身之主宰,对全身气血阴阳有驾驭作用。三国时期思想家嵇康将二者关系概括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尤其强调“神”对“形”的作用,他说“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

养静藏神移情易性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心为君主之官,在志为神,神乱最先扰心。而使心神能保持清静的关键就是节欲,对声名物欲有所节制。生活中,李士懋就是一个清心寡欲之人,对名利淡然视之,少有计较,心胸坦荡宽广,无戚戚之忧,神自然就不会受扰。李士懋常说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八九,如意者一二。人们应淡忘八九,享受一二,这叫“苦中作乐”;常怀感恩之心,不必怨天尤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叫“知足常乐”;心怀悲悯之心,尽己所能,多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心中坦然,这叫“助人为乐”。古代就有“仁者寿”的说法,“仁者”不自私、少抱怨,心胸坦荡,寝食自安,当然就不易生病、健康长寿了。

要想使神不为所扰,必须有明确的人生观,一个人最大的快乐是奉献,退休后,自己冗事已少,便潜心岐黄。看病、传承、写作,成了生活中的三件大事,有了明确的目标,生活中纵有不快,或闲言碎语,也能一笑了之。他说:“我最感欣慰的是我对人民、对社会还有点用处。若什么事都不做,单纯为了活得更长,也没意思,我深深地热爱中医事业。倘能为中医事业做点事,倍感欣慰,坦坦荡荡,何论他哉?因此,整天瞎忙活,傻乐呵,此即养神吧。”

一个人有自己喜欢的工作,专注于事业追求,本身就有凝神敛神的作用,所以那些专注敬业的科学家、艺术家也常健康长寿。李老正是通过潜心自己喜欢的事情,移情易性,使神有所依,这便是使他精神内守、身体健康的原因之一。

在门诊上经常看到一些患者对自己的身体过度关注,在饮食、保健、治疗上谨小慎微,他们虽然没有无边贪欲、孜孜营求,以致神躁气乱,但他们却没能做到移情易性。对自己身体过度关注,过度医疗,过度养生,非但对身体不利,反而有害健康。“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合理膳食切莫精细过度

目前有些人过分注意食物的营养成分,吃个鸡蛋怕有胆固醇血脂高,吃点肉怕有脂肪引起肥胖,其实“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精细过度,可能因噎废食,这是背离养生之道的。《内经》早就提出“合理膳食”的理念:“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现代营养学讲的“膳食金字塔”是一致的,即“金字塔”的第一层是最重要的谷类食物,它构成塔基,应占饮食中的很大比重;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因此在金字塔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第三层是奶和奶制品,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第四层为动物性食品,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和无机盐;塔尖为适量的油、盐、糖。只要大致按这个比例,荤素搭配,饮食多样化,不暴饮暴食就可以了。每天的活动量不同,消耗量也不同,刻板、机械地量化饮食,反而不科学。

谨慎服药养生无共性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注意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的人同时服用数种保健品,以补益药为多,对此,李士懋强调保健品和补益药不能划等号。他认为,既然精、气是神之基础,是健康的保证,在气虚精亏的时候,补益精气,理所当然。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补,即使补也一定因人而异,辨证而施,这和中医诊病是一样的。李士懋特别强调个体差异,据脉定证,不受一般规律和套路的影响。李士懋说,虽然《内经》讲了男子八八,天癸竭,但也不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都需要补肾。在实践中,有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从中医四诊辨证分析,是一个肝火旺的体质,就应清肝平肝,此时再服人参、鹿茸等温补药就火上浇油了。

不同体质各有其特点,药物保健当察其阴阳气血之有余不足,损有余补不足,以平为期,所以不能误解为保健就是吃补药。有学者对长寿之乡长寿老人的饮食、生活进行研究,发现有的爱吃野菜、有的常年吃麻仁油,还有的天天喝点酒,没找到共性的东西,而清心寡欲、精神内守、寝食自安是他们共同的长寿“秘诀”,古代皇帝服用无数仙丹妙药,长寿者无几,而那些名医仁心济世,专注医学,多是寿星。所以说,调神在养生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介绍,我们知道了中医如何养生和调神,任何一个人的健康都有很多的条件有关,我们上面介绍的,是共性,但是不同的人他有很多的特性,这一点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