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中医秘籍:胃痛分类型 有效缓解胃痛的按摩方法……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生活不规律,吃饭也不规律,很容易导致患胃病,胃时不时的疼起来让人受不了,怎么才能缓解胃疼呢?其实能缓解胃痛的方法有很多。像按摩穴位、中医药膳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来看看吧!

按摩穴位缓解胃痛

揉内关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点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揉按腹部

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当你觉得胃痛不舒服时,可能想躺下来休息,切勿!保持直立状态,使胃酸较容易待在胃内。

当你不得已要躺下来时,例如睡觉,最好将头部势高10-15厘米左右,但单纯加高枕头的效果不好,可用薄一点的被单同时垫一下上半身,如此使睡眠时略呈倾斜状,以避免胃痛复发。

中医缓解胃痛的方法有哪些

一、不同胃痛的中医缓解方法

①外邪(寒邪)犯胃

主证:胃痛突然发作,遇寒则加重,喜温恶寒,喜热饮拒按,伴呕吐,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处方:良附丸(高良姜、沉香、木香、炒青皮、当归、干姜、制香附)。

②饮食伤胃

主证: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呕吐后疼痛减轻,大便臭如败卵,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

处方:保和丸(山楂、茯苓、制半夏、六神曲、莱菔子、陈皮、麦芽、连翘)。

③肝郁犯胃

主证:胃脘作痛,痛引两胁,攻窜不定,每因情志不舒则诱发,得嗳气与矢气后则舒,舌淡苔薄,脉弦。

处方:柴胡疏肝散(柴胡、芍药、枳壳、炙甘草、陈皮、川芎、香附)。

④血瘀型

主证:胃脘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拒按,食后痛甚,甚则吐血,舌质紫暗,有淤点或淤斑,脉涩。

处方: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⑤胃阴不足

主证:胃脘隐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益胃汤(生地、沙参、麦冬、玉竹、冰糖)。

⑥脾胃虚弱型

主证:胃脘隐隐作痛,喜按喜温,得食则减,大便溏薄,呕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舌淡苔薄,脉沉迟。

处方:黄芪建中汤和理中丸(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人参、白术、干姜)。

治胃痛的妙招

1、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榨汁加鲜橘汁30毫升调匀,将杯放热水中烫温,每日服30毫升,适用于伴有恶心、呕吐的神经性胃痛。

2、大葱3~4段,生姜3~5片,白胡椒面适量,以开水冲泡;或于火上煮葱、姜片刻,服时可加少量食盐调味,再放胡椒面,趁热饮汤。适用于因感受寒凉引起的胃痛。

3、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红糖30克。先用水煎山楂后再加入桂皮,待山楂将熟去火,滤汁入红糖,调匀后热服。用于因饮食寒凉、油腻太多所致的胃痛。

4、新鲜瘦羊肉250克,切小块先煮烂,再下粳米同煮粥。每日服2次。此方治虚寒性胃痛、老年气虚亏损、阳气不足、恶寒怕冷的胃痛。

5、粳米100克,牛肉松25克(或其它肉松)。将粳米用常法煮粥,加入肉松调匀,趁热食用。止于脾虚所致胃痛。

6、鲜包心菜、饴糖适量。将包心菜用冷开水洗净后捣烂,置消毒纱布中绞汁。每日早晚饭前,取鲜包心菜汁1杯,加温后加入适量饴糖饮服。每日2次,每10天为一疗程。有清热止胃痛、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痛。

二、中医艾灸治疗胃痛

听说过中医艾灸可治百病,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我知道艾灸可治女性痛经,可治颈椎病,至于胃病,大厨艺小编还真是不知道,既然不知道,那就到下文就找找答案吧!

西医学认为其发病多与化学、物理性刺激及细菌、病毒等因素引起胃壁的炎性反应有关。中医学认为胃之胃脘痛多由过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积于中,阳气被遏;或饮食不节,中焦失运,内蕴湿热,气机阻滞;或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滞日久,血行瘀阻,瘀血内结,不通则痛,久痛伤胃络等因致气机不畅从而胃脘疼痛。气机运化失常,“不通则痛”是发病的核心。

灸中脘

取中脘穴、内关、足三里穴。令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准穴位后,术者一手拇食中如持笔写字状。

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度角,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

温和灸15~20分钟。按先左后右,左内关→左足三里→中脘→右内关→右足三里→左内关的顺序,每日一次,15次一疗程。

方中内关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为治疗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所致胸、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对胃痛、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有确切的疗效。

足三里是胃经要穴,具有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消除疲劳等保健作用,刺激该穴后对因受寒或饮食所伤引起的胃痛可起到缓解或止痛的效果。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

中脘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为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穴位下正好是胃体中部,功能调理脾胃,化湿降逆。

艾条温和灸三穴协同起到疏肝理气、温胃散寒、调中降逆、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之效。方法简单、安全,易学易用,当有胃脘痛疼发作时身边无药或服用一般药物无效的情况下不妨一试。

老中医提示:胃脘痛灸治当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肝气犯胃的加期门穴,脾胃虚寒的加胃俞穴,奇穴辅助。灸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物。

足三里穴

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

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期门穴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方,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肋疼痛,乳腺炎。《中华针灸学》说:“主治肋下积气,伤寒心痛,呕酸。”

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

特效反射

在手掌第四掌骨和钩骨的交界处。

主治:胃下垂,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

三、制止胃痛的中医药膳

三仙炆排骨

材料及制法:麦芽、山楂、莱服子及陈皮各10克,煮成汤汁后,加入萝卜及排骨炆熟。

适合:食饱后胃胀胃痛,嗳气夹有食物味道及大便味臭者。

香苏茶

材料及制法:苏叶、陈皮、麦芽及制香附各6克,加入茶叶冲泡饮用。

适合:胃痛随着情绪或压力起伏而发作,胃胀痛可连及两侧肋骨者。

姜枣蜜

材料及制法:生姜4片、大枣4枚,加入1匙麦芽糖,以滚开水沏泡,趁热饮服。

适合:部绵绵作痛,饮冷水或受冷后胃痛加重,热敷可缓解胃痛者。

姜汤

老姜、红糖,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10分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散寒。

健脾和胃汤

材料及制法:党参15克、茯苓15克、陈皮、砂仁及白蔻仁各6克,加适量猪?及青红萝卜煮汤。

适合:胃部胀痛、胃口减少及大便稀烂者。

蜂蜜水

蜂蜜、红糖适量、红花。将红花放在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上盖,经泡10分钟后,随即调入蜂蜜、红糖,趁热饮服。

适合:胃痛随着情绪或压力起伏而发作,胃胀痛可连及两侧肋骨者。

七个止胃痛的小方法

1.精神胜利法

胃痛发作时一定要稳住。努力忍住疼痛,镇定地坐在椅子上,然后缓慢地调息,慢慢把气吸到不能再吸,然后再慢慢吐气,如此反复10到20分钟左右,疼痛就减轻或停止。

2.放松腹部

胃痛的时候,尽量把皮带松开,这样可以保障胃气流通顺畅,让腹部舒服一点。经常胃痛的人,平常尽量穿舒适宽松的衣服,以避免腹部受压。

3.吃点东西

胃痛常常是因为饥饿产生的,这个时候如果有软质食物的话,吃一点,比如面包、饼干等是很管用的,但不要喝牛奶,也不要吃硬的东西。

平时可以买些苏打饼干放在办公桌里,以备不时之需。

4.给点温暖

胃寒的人常常是因为受了冷的食物的刺激而发作的,这个时候喝点热水,或是用热水袋敷一会儿胃部,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5.穴位疗法

揉内关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点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揉按腹部

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6.运动疗法

跪姿前倾: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

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

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伏地挺身:俯卧(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

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

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重复做3~5次。这能消除胀气、解除便秘、锻炼背肌,对脊椎矫正有一定的帮助。

站立弯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舒服。

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重复4~7次。这个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与便秘很有帮助。

7.药物治疗效

值得提醒的是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或遵医嘱用药,以免自己调整用药产生不良后果。

缓解胃痛的三款茶方

在生活中经常就听到有人说胃痛,其实胃痛中医称为胃脘痛,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引起胃脘痛的主要原因有:病邪犯胃,感受外寒;过食生冷或肥甘厚味,等导致中气不足、脾胃虚寒。下面就三种治疗胃痛茶方的介绍。

(1)、绿茶

【配方】绿萼梅、绿茶各6克。

【用法】上二味沸水冲泡5分钟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适用于肝胃不和,脘腹胀满而痛或呕恶等。

(2)、橘皮枣茶

【配方】橘皮10克,红枣10枚。

【功用】理气和中。

【制法】将橘皮切丝,红枣炒焦,二味同放盖杯内,沸水冲泡盖闷10分钟,代茶频饮。

【主治】消化性溃疡,胃脘痛。

【说明】橘皮系橘子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晒干而得。

其气味芳香,性苦温。

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之功,对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逆咳痰、胃痛嘈杂有良效。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药效,多用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者。

但本品单用能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湿盛脘腹胀满、食积以及痰热咳嗽者忌服,如配以橘皮,可消除此副作用。

(3)、姜夏茶

【配方】生姜10克,半夏7克,红糖适量。

【功用】化痰止呕。

【制法】将生姜洗净,榨取汁液。

将半夏水煎5~8分钟,取其汤汁与姜汁和匀,加入红糖少许,代茶饮之。1日3~4次,连用3~5天。

【主治】胃虚饮停,频频呕吐痰涎或痰多者。

【说明】本方多适用于痰浊之邪困脾扰胃而致的恶心、干呕或频作、纳呆、腹胀。或因胃虚饮停而致之咳吐痰涎症。方中生散化饮止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两药相合,升降相因化相合,对饮停中焦,浊邪犯胃之呕吐最为适宜。

汉代张仲景《盒匮要略》即用半夏、生姜二味以疗心下支饮之呕吐。勿谓用药阳便而忽视之。胃阴不足之呕吐症不宜。

以上就是对三种治疗胃痛茶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七款食谱缓解胃痛

1.瓜鲩鱼尾汤

用料:准备一个番木瓜,以及鲩鱼尾100克即可。

制法:木瓜削皮切块,鲩鱼尾入油镬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许,放适量水,共煮1小时左右。

功用:滋养、消食。对食积不化、胸腹胀满有辅助疗效。

食物功效:番木瓜含有木瓜蛋白酶,蛋白酶有助于食物消化,而且对于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均有疗效。番木瓜的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成脂肪酸,有利于对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木瓜蛋白酶还能够促进和调节胰液的分泌,对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疗作用。

2.淮山蜂蜜煎

用料:淮山30克,鸡内金9克,蜂蜜15克。

制法:淮山与鸡内金用水煎取汁,慢慢放入蜂蜜,搅匀。每日服一剂,每日分两次服。

功用:健脾消食。用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之食积不化、食欲不振等。

食物功效:淮山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用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淮山所含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故有增进食欲的作用。蜂蜜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对创面有收敛、营养和促进愈合作用。

3.桑椹三明治

用料:切片面包若干(无味或咸味)、桑椹罐头1瓶。

制法:1、将桑椹罐头打开,舀出3~4粒桑椹粒放在面包上。2、再舀几勺桑椹汁,均匀地浇在面包片上,将面包片对折即可。

功效:不仅养胃,还具有明目、清肝及健脑的作用。

4.紫菜南瓜汤

用料:老南瓜100克,紫菜10克,虾皮20克,鸡蛋1枚,酱油、猪油、黄酒、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制法:先将紫菜水泡,洗净,鸡蛋打人碗内搅匀,虾皮用黄酒浸泡,南瓜去皮、瓤,洗净切块;再将锅放火上,倒人猪油,烧热后,放人酱油炝锅,加适量的清水,投人虾皮、南瓜块,煮约30分钟,再把紫菜投入,10分钟后,将搅好的蛋液倒人锅中,加人佐料调匀即成。

功效:不仅缓解胃痛,还可以护肝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