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中医秘籍:国际盲人节让我们走进盲人的内心……

今天是国际盲人节,又称“白手杖节”,是属于盲人朋友的一个节日,盲人朋友在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各种的不便,由于视力的因素,所以活动经常受限,其心理健康也受到了一定的挫伤,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盲人朋友的心理。

1、孤独感

这是盲人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情感体验。盲人由于行动受限制,又不能看到自身行为的结果,因而总是显得很被动,加上不能通过视觉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模仿,不能用体态语言与人沟通,这就影响了盲人与普通人的交往。

因为看不见,盲人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看电影、打球、外出旅游……有些盲人经常处于唯恐有失的紧张状态中,怕明眼人讨厌自己,怕给别人添麻烦,不愿与明眼人交朋友,因而不得不长期把自己关在家里。他们强烈地感到不被别人理解,久而久之,孤独感就会油然而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增强。

2、自卑感

盲人由于生理缺陷,几乎都经历过自卑的痛苦。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要比普通人多得多,有时从他人(甚至亲属)那里又得不到正确的帮助,甚至会受到歧视或遗弃。特别是社会上一些人对盲人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盲人发挥自身的才智和潜能,使之成为与普通人一样的社会成员。这些,都可能使盲人产生自卑感。

屡屡的失败会使盲人产生比普通人低一等的想法:“我是盲人,干什么也比不上普通人,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前途和出路。”有的盲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觉得所有的眼睛在盯着自己,人们随时都在准备嘲笑自己。稍一做不好,就觉得自己太笨。不相信或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总感到生活没有意义,有的甚至轻生、厌世,从而表现出不敢树立远大理想,不敢谈为祖国做贡献。

只想将来能有个职业,能谋生就不错了。极少数盲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反而会以妄自尊大的形式表现出来,看不起这,瞧不起那,常常说:“我要不是盲人,就能……”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

3、内疚感和怨恨感

有的盲人因自理能力较差,仍然需要父母或家人的照顾。看到自己的残疾使父母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觉得很对不起父母;有的盲人或因找不到工作,或因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低而无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心中充满歉疚;有的盲人身为父母,看到孩子因为自己的残疾被人嘲笑、受人欺负,觉得很对不住孩子,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自己的残疾。如此种种,都会使盲人产生内疚感。

当然,也有少数盲人认为自己的失明是由于父母或家人对自己照顾不当,或是因为母亲孕期服药,或是因为治疗不及时所造成的,父母应该对自己的失明负责任,因而他们对家长产生怨恨情绪,乃至迁怒于周围的人。

4、依赖性和反复无常性

目前,我国盲人在家庭中一般都能得到生活上的关怀和经济上的帮助。有些盲童的家长由于自己的内疚感,不愿让“可怜”的孩子过早、过多地承受生活的压力,事事包办代替,使得盲童成年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独立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承担必要的责任和义务。加上盲人需要明眼人帮助熟悉陌生的环境,而社会上大部分地区还没有便于盲人使用的无障碍公共设施,使盲人缺乏安全感。

因此,有些盲人把明眼人的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喜欢得到明眼人的同情和保护,喜欢他人对自己提供帮助,害怕、担心别人冷眼看待自己,对同情、帮助自己的人倍感亲切并表现出极大的信任,把他们作为精神的依托。过多的依赖,使有些盲人不愿独立做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很容易原谅自己。

关于常见的盲人心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如果您的身边有盲人,或是外出看到了盲人,请大家多给予盲人朋友们一些宽容与关爱,记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