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中医秘籍:高考弃考玩失踪?家长如何教孩子看待高考……

高考弃考玩失踪?6月7日,全国高考首日,近千万名考生鼓足劲儿在此一搏。上午8时45分,郑州四中考点,考生们陆续进场完毕,一位学生家长却拿着准考证在考场外失声痛哭:她本该参加高考的儿子不见了。

这位母亲说,她的儿子在74中上学,今天要考试,可昨晚还在玩游戏,她忍不住骂了几句,没想到惹恼了儿子。今天一早,她发现准考证在家放着,儿子却不见了踪影,便急忙赶到考场。然而一直等到开考铃响,也没见到儿子的身影,儿子手机也一直处在关机状态。这位无助的母亲忍不住在考场外大哭,自责不已。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中国,高考不仅是万千学子寒窗苦读数十年的重要转折点,它也承载了无数家长在教育路上对孩子的殷切希望。从平日的辞职为陪读、上下学接送和花钱请家教,到考前准备补脑大餐、预定考场边的酒店房间和在考场外焦急等候,许多家长看似比孩子还要对高考成绩着急和操心,以至于不少“任性”的考生在与家长发生冲突之后,完全不顾自身前程而选择了“赌气”弃考。笔者认为,参加高考与否、考得好或者坏,这都是学生一人需负起的责任和承担的结果。

然而,这类因“斗气”而弃考的事件屡次发生,不禁引发我们对现代孩子高考的观念的思考–高考到底是为谁而考?“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基本上就决定了人一生的成败大势。不少家长据此更放大了高考对于人生的价值,以孩子高考成绩评判其优秀程度,还不时把“别人家孩子”取得的成绩挂在嘴边。家长本意是为了激励,却没想到持续的“打压”只会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甚至产生“高考与我自身前途关系不大,而是与家长的”面子”关系至大”的错误观念。

此外,“为赌气弃考高考”的做法表现出了青春期孩子不成熟且叛逆的心理,因此家长与学校不应只把关注点放在考生的应试能力上,而是要密切关注考生的心理健康。为了狠抓高考成绩,许多高中取消学生社团和校园活动,让学生闷头学习。没有了课余活动“调剂”和心理上的“松绑”,同学之间充斥的是“竞争”关系,学生与老师之间更无交心的谈话。然而,高考生正处于成长的叛逆阶段,强硬的教育方式只会让效果适得其反。

那么,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看待高考呢?

1、告诉你的孩子,失望是可以接受的,你不止要期待你的孩子,你自己也要学会处理生活中各种失望的情况。失望和挫折不完全是负面的想法,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

2、提醒你的孩子,失败是正常的。在人生的转折阶段,我们都经历过失败,而这些失败的经历教会我们变得更谦逊、更富有同情心,也教会我们日后怎样来处理问题。换言之,失败也能提供学习的机会。

3、提醒你的孩子拥有一个个人的支持系统有多重要,这个系统在他们快乐或者难过时谁愿意随时帮助他们。就好像在粉丝俱乐部里,我们都表现得很好,对吧?

4、请教会你的孩子保有活泼的天性,家长们请自己做好示范。一般而言,父母总是板着面孔教育孩子,这会加剧他们焦虑的感觉。让孩子们保留一点顽皮的个性,毕竟大家都需要一些放松的时刻。

5、把你的孩子从压力中解放出来,带他们去一个短暂的旅行。举例来说,如果孩子们感到作业很多压力太大,不如带他们出门散步,让他们有个短暂的休息。

6、做好健康的饮食、睡眠和锻炼的模范。身体健康,我们才能良好地参与工作和生活。

7、告诉你的孩子,在采取行动应对困难之前的24小时里,他们可以有不良的情绪。在那一天之后,他们可能就不会感到那么沮丧了。我很喜欢这个24小时法则,因为并不是每种情绪都需要你立刻做出反应。

8、教导你的孩子,向他人寻求帮助不仅仅是可以接受的,而且非常积极的,让他人帮忙并不丢脸。人人都会需要他人的帮助,我们也能从互相帮助里受益。

高考考生“任性”弃考,反映出的是高考观念的误导和青春期心理教育的缺失。对此,家长和学校都应反思:该如何摒弃单一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模式,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再注重其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