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中医秘籍:高温夏季怎样避免食物中毒?……
炎热的夏季,气温不断攀升,这时的食物最容易变质,如果你未能注意好日常的卫生习惯,吃了一些不该吃的食物,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危害非常大,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食物中毒呢?
一是尽量不要在路边小摊购买肉制品尤其是散装肉制品。
以往的夏季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表明,肉制品诱发的食物中毒案例较多。由于肉类营养多,不仅人们爱吃,细菌也易在其中繁殖。路边小摊卫生条件差,肉制品沾染细菌的机会更大,而且散装肉制品大多没有冷藏设备,保质保鲜时间短,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正规商场或专卖店的配套设施完备,可以在那里放心购买肉制品,而且他们的供货渠道比较固定,即使发生不测,执法部门也能查清来源进行补救。
二是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为了避免食用过期食品,首先,要了解一下各类食品的保质期:
●奶粉类食品的保质期马口铁罐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3个月。
●甜炼乳类食品的保质期马口铁罐装为9个月,玻璃瓶装为3个月。
●麦乳糖类食品的保质期镀锡铁罐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3个月。
●糖果类食品的保质期第1、4季度生产的为3个月,第2、3季度生产的为2个月(梅雨季节生产的为1个月)。
●饮料类食品的保质期易拉罐,瓶装果汁、蔬菜汁的保质期为6个月,瓶装汽水的保质期为3个月。
●酒类的保质期11O~12O的省优级熟啤酒为4个月,普通熟啤酒为2个月;10.5O的熟啤酒为50天;果酒为6个月;汽酒为3个月。
各类食品的保质期一般都在盛装罐、盛装袋上加以注明,未注明的可以根据其生产日期进行推算。无出厂日期、又未注明保质期的食品为不合格产品,如果侥幸食用难免会引起食物中毒。
然而,个别生产厂家和不法商家受利益驱动,时常采取各种手段欺骗消费者,使消费者无法识别真正的食品保质期:
涂改日期将过期食品的生产日期涂改,或在生产日期上涂上色素,使消费者难以辨识。
弹性标签标签上的保质期总是1~3个月,使消费者真假难辨。
随意标签有的袋装食品既无生产日期,也无保质期;有的则只注明保质期,却“忘”了生产日期;或虽然写着“生产日期见××处”,却怎么也找不到。更有甚者,生产日期的标签连同食品一起被厂家“优惠”出售,商家随卖随贴,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已经变成了经销日期。
化整为零即将大包装分解成小包装,小包装上既无生产日期也无保质期。
三是制作冷拼菜要做到五专:专人、专间、专用工具、专用消毒、专用冷藏。
夏天,人们喜欢吃冷拼菜即俗称的凉拌菜,这类菜肴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极有讲究,必须要专人在专门的房间使用专门的刀、板切割,蔬菜在制作前必须专门消毒,储藏时必须用专门的冷藏设备。因为凉菜的特性与热菜根本不同,混在一起轻易变质,而凉菜一般不为人所非凡在意,消毒不彻底是常有的事,这就为中毒埋下祸根。
四是热菜一定要煮熟蒸透。
这是做菜最基本的道理,但却最轻易被忽视。毋庸讳言,有一些菜确实是七八成熟时味道最好,可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则可能对身体有害。饭菜在被煮熟蒸透后才能杀灭病菌及去除原有的农药、添加剂等有害含量,才能真正成为可入人口的食物。
五是切忌过度食用冷饮或者热食后立即冷食。
这种不良现象在一些青少年当中较常见。有些人在激烈运动后,毫无顾忌地畅饮冷藏汽水,还有人喜爱吃大量的雪糕、冰激凌,也有人习惯在吃饭后马上接着吃西瓜等降温冷食,这些行为都极有可能因冷热不均刺激肠胃,进而引发拉肚子、胃痛等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一般不会致命,但发作起来着实令患者难以忍受。
夏季食用哪种食物易中毒?
最常见的是未炒熟的四季豆,这种四季豆中含有皂甙,人食用后会中毒。
鲜蚕豆也不可小视,有的人体内缺少某种酶,食用鲜蚕豆后会引起过敏性溶血综合征,即全身乏力、贫血、黄疸、肝肿大、呕吐、发热等,若不及时抢救,会因极度贫血死亡。
其次是金针菜,它的有毒物质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后,会使人嗓子发干、口渴,胃有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光感物质,人食用后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受太阳照射后,会引发日光性皮炎。这种有毒光感物质还易于被咽喉黏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
腐烂变质的白木耳也可能导致中毒,它会产生大量的酵米面黄杆菌,食用后胃部会感到不适,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此外,还有未成熟的青西红柿,它含有生物碱,人食用后也会导致中毒。